4月22日,成都桂溪生态公园的环城绿道上,正在举行四川大学全球校友骑行活动。
启动仪式上,有一个老中青三人组格外引人瞩目。他们正是由外公王庭科、父亲孙小松、外孙女孙可心组成的“川三代”一家。
外公王庭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是川大历史系教授,1994-1997年还曾担任川大副校长;父亲孙小松,川大毕业后留校任教,曾担任川大材料学院十二年的教学院长;而外孙女孙可心,更是自幼在川大生活,同样也是在川大,完成了自己的研究生学业。
其实,除了他们三人,孙可心的爷爷、奶奶、外婆、妈妈、小姨、姨父、姑姑、姑父等家庭成员,都曾在川大就读或工作。“家里都是川大人,从小衣食住行都与川大紧密相连,与其说是它一所高校,更是一个‘家’。”谈到川大于她的特别意义,孙可心直言不讳。
正因如此,孙可心乐于参加学校校友会组织的,尤其是类似骑行、跑步的运动类活动,在她看来,“家”里办活动,岂有“家人”不在的道理,况且这类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维系了与母校的感情,更是让她有难得的机会与家人一起运动。
对于运动,孙可心极为重视,平时即使工作再忙,也会腾出时间进行锻炼,这是她从学生时代养成至今的习惯。
“备战考研的那段时间,我每晚都坚持慢跑5公里,觉得对调整心态、释放压力颇有裨益;现在工作了,下班后也会花半个小时跑个步、跳个操,换换心情。”孙可心说,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更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磨砺心志。
而坚持和重视体育锻炼的观念,正是继承自孙可心的外公和父亲。
尽管退休多年,外公王庭科依然保持着锻炼的习惯。相比参加体育锻炼年轻人,他认为老年人更要遵循适度和坚持两个原则。“一是适合的运动和强度才是最好的,二是要持之以恒,否则效果为零。”说到这儿,王庭科哼诵起了自己创作的老年运动顺口溜,“适度运动贵坚持,不疾不徐不断线。贵坚持,不断线,天长日久成效见。”
欧冠足球比赛:体育塑造人格方面,身为父亲的孙小松在三人中最有发言权。学生时代,孙小松作为川大足球队的一员,随球队经历过夺冠的喜悦与失利的苦闷,那些场景他至今难忘。“经历过运动场上的高光与低谷,才能正确面对之后教学科研中的成绩与挫折,热爱运动的同时也养成了团队协作的精神和个人担当的勇气。”
同时,孙小松也感叹现在的运动场地、设施在当年来看是无法想象的。“那时跑道是碳渣的,球场也是泥土的,我本科四年没有生过病,但经常去校医院看外伤。”孙小松笑道,“现在成都遍布着大大小小的运动场地,数量多,种类丰富,质量也不错。像这次举办活动的环城绿道,100公里串联121个园区,既能运动健身,又能欣赏风景,一举多得。”
不仅是公共运动设施,同样发生巨变的还有学校场馆。借着承接成都大运会各竞赛项目的契机,成都多所高校运动场馆完成了翻新改造。
其中就包括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体育馆和四川大学华西校区体育馆。大运会期间,两座场馆将分别用于跆拳道比赛、热身、训练和柔道训练。
谈到在“家”举办世界性大赛,孙可心很兴奋,“为学校能承接成都大运会竞赛项目感到自豪。特别想到时候能带着外公和爸爸去现场看比赛。”孙可心表示,之前不方便,回学校次数也少了,“现在要借此机会常回‘家’看看”。
活动结束,孙可心不舍的告别校友,期待着下一次的回“家”之旅。(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