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足球比赛_竞彩足球-投注*官网

图片
当前位置: 文娱

构建完整而有机的网络文学生态系统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2021-12-28 10:26:31
分享:

  

  2021年,在建党百年之际,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举办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展。记者 刘江伟摄

  网络文学的发展正进入快车道,但是繁华的背后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如昙花一现的作品多、经典作品少,一些作品还存在审美价值不高、社会价值缺失等问题。黄发有教授主编的《中国网络文学理论评论年选(2020)》(海峡文艺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年选》)广为搜罗网络文学年度有关理论评论文章,紧密追踪网络文学现场热点,深入剖析网络文学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同时把握网络文学跨界联动趋向,进一步拓宽跨学科研究路径,从著作权、数字人文、经济学等角度研究网络文学特征。这些都为网络文学步入新拐点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指引,倡导从回归理性入手,以构建完整、规范、高效、和谐的生态系统为基点,发挥网络文学传播中华文化、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作用。

  催生出以网络文学为内容源头并囊括多种业态的庞大生态体系

  《年选》收录的贺予飞文章《商业生态系统理论与网络文学产业的关联逻辑》中,提出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在外部环境、内部体系、协同演化等方面与网络文学产业具有密切关联,可为网络文学产业研究提供理论资源和发展向度。这个研究思路具有建设性意义,清晰厘定了网络文学生态系统布局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他分析道:“网络文学的内容生产者、消费者、运营商、IP衍生开发运营商、第三方服务商、行业协会、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之间、主体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连接并释放作用力,在‘文—艺—娱’生态圈层和‘生产—分销—收益—再生产’产业循环下,催生出以网络文学为内容源头,并囊括出版、影视、游戏、动漫、演艺等业态的庞大生态体系。”

  网络文学完整的生态系统,不能仅狭义地理解为产业链,应该从更高的视野赋予它鲜活的生命,就像是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等,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群体。

  因此,完善网络文学生态系统应坚持从历史出发并面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的文化自信高度,精准把握时代需求,聚焦痛点,填补短板,扫清盲点,以作品内容为核心,依靠互联网技术,向读者提供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更高的用户价值,通过打破产业边界、实现跨界创新,从而重构生产关系,释放社会效益、用户价值和经济价值,让作者、读者、平台运营企业等形成有机的生态系统,行业、行业联盟、个体、组织和系统成员之间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使得每一个部分的共生关系生长和丰满起来,成为和谐生态系统的有力支点,有力促进网络文学实现适应、引领、创造时代的文化自信新需求。

  相关主体在生态系统中“各就各位”

  网络文学生态系统的建设,还需要准确定位各参与要素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职能。

  网络文学的生产者即作者处于生态系统的顶端,应该专注于内容创作,坚守文学作品的高标准,弘扬正确的价值观,为读者提供健康又具有吸引力的精神体验。网络文学尽管在文化意蕴、语言表达、叙述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与传统文学有一定不同,但其本质还是文学。网络文学创作必须遵循文学规律和网络规范,遵循语言文字的表述和要求规范,遵循社会的道德与伦理规范,把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表达的重点,达到网络性、思想性、文学性的融合,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和历史价值的网络文学精品。文学题材的现实回归,应当可以视为网络文学从随性回归理性的一个重大表现。周志雄、王婉波在《网络文学的主流化倾向》中提出,网络文学是“一种具有娱乐性的通俗文学”,具备通俗文学“宣传读者普遍认同的价值观”的文学传统。网络作家的使命就是发扬好这个文学传统,从文学的小切口书写宏大的时代命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塑造改革时代的英雄、宣扬爱国主义、关注社会现实变革、重塑传统文化魅力等方面展开积极的探索。

  网络文学平台作为作品呈现的载体,也是作品的运营方,应该把职能定位于为作者和读者提供服务,为网络文学生存生长提供丰厚土壤,为作者营造更自由、更高效的写作空间,为读者提供更舒适的网络阅读环境,在作者、作品、读者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平台的发表、传播、阅读和反馈功能,在生态系统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它连接着产业链前端与终端,使作者创作的文学产品能够找到相应的读者消费市场,形成产业链闭环,促使资源合理配置。

  尤其是在IP泛娱乐经济生态中,IP运营企业负责适应市场需求,将网络文学转化为相关业态,实现IP价值最大化,实现跨产业垂直整合下的价值链重构。严格来讲,这是在原有“作者—平台—读者”生态链下衍生出新的链条,使整个网络文学生态系统实现整合重组。因此,在IP泛娱乐生态中,IP运营企业与平台仍然处于不同生态链条的不同位置上,应该与平台在职能上具有明确的界限,在各自的生态链条上发挥本职作用。

  李明霞、段嘉乐在文章《平台经济视角下网络文学出版平台“异化”现象研究》中提出,市场趋利性逻辑演进催生出集团化运营的网络文学出版平台,“改变了平台作为中立于双边市场的产业链角色,中间平台越权干预产业链上游生产者,出现平台‘异化’现象”。而集团化运营的网络文学出版平台虽然短期内可以有效推进网络文学产业发展,但是也可能导致网络文学的创作趋向机械化生产、网络文学市场僵化。对此,他们提出通过建立网络文学出版平台作者保护机制,促进网络文学产业积极健康发展。

  全方位变革与创新,确保网络文学生态系统的内在活力

  网络文学发展迅猛,作者创作、平台发表、读者阅读传播之间,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紧密关系,网络文学市场已发展成为以作者、作品为基础,聚力粉丝经济的全版权运营模式。但一个肌体内在的联系越紧密,就越需要不断地激活,促其推陈出新,否则就会慢慢失去活力甚至僵化。

  机制创新是网络文学赢得未来的引擎。网络文学有着与传统文学不同的生产机制、传播机制、反馈机制,是内容生产领域的新“蓝海”。当前,在一系列政策助推和规范引导下,网络文学应坚持变革不停步,不拘泥于传统的文学认知,不为过去的条条框框所拘束,只有这样才能孕育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确保生态系统前端源源不断输出好的作品内容,还需要平台及运营企业时刻流动新鲜的创新血液。对于作品的选择与判断,要基于文学的标准,增进对文学及其功能的深刻理解,提升对精品的关注和重视,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纯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此认知上,通过切实的举措,为优质作品的诞生营造一个适宜的网生环境。

  网络文学的发展要有强劲的内生驱动力。资本多元化的趋势下,作者以创作数量为绩效指标,为实现短期利益,出现大量同质化甚至盗版的作品,使得终端消费者无法享有优质的产品。就目前而言,最关键的一点是要重新梳理行业规则,重新树立和提升商业模式形象,以现代、科学的方式解决阻碍网络文学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欧阳友权在《新世纪网络文学创作的四大走向》中指出,网络文学本身带有文化资本和商业运营基因,当前“网络文学的市场拓进化正在倒逼网络作家的文学思维向影视、游戏等业态倾斜”。随着消费市场的变化和技术传媒的升级换代,网文创作“需要在把握消费市场的脉动中适应市场需求,与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保持必要的张力和平衡”。

  创作生态的改善也亟待注入新动能。不管是网络文学还是由网络文学IP改编的影视等,都应该以内容为中心。通过创作激励、作品扶持、改编推荐等举措,鼓励创作者从超越时代的虚幻想象转向立足时代、关注现实。除了题材创新,在表现手法上,应该从类型小说的模式化跟风、套路化因袭中突围出来。欧阳友权指出,“内容破圈”或将形成网络创作的新进阶,“从根本上说,网文创作最需要的是内容破圈及作品质量破圈。做内容应该是网文行业不变的初心,重品质更应该是网络创作永恒的追求。大凡网络‘爆款’之作,无不是文学‘内容破圈’之作”。这就要给作者提供自由空间,形成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作者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筑在鲜活的社会生活基础之上。

  追求互通、共享、开放,让精彩的中国故事不断诞生与延续

  网络文学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需要有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为所有关联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因此,生态系统内外不是自我封闭的结构,它的基础应是有效的信息交换,在“链”上的每一个行走者,随时随地都有被其他相关参与要素进行分享、交互、协作,甚至融合的可能。

  由于平台与作者具有共同的服务对象,需要协力满足读者的精神体验,因此作者与平台是共享、共赢的关系,共同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实践中,平台利用大数据,将读者的阅读需求反馈给作者,作者根据收到的反馈对市场端加以了解,以提供更能满足读者需求的作品。此外,平台通过包装作者、运营作品,通过整合营销传播,努力实现利益最大化,平台收益越多,作者报酬福利越好。因此,平台与作者还具有共同的利益动机,处于共同的利益分享机制之中。

  虽然处于产业链最前端的网络文学作品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中心,但一部好的网络文学作品要实现价值最大化,还必须拥有从文字到动漫、游戏、网剧等中端链条的开发、宣传与推广,下端生态链是将这些动漫、影视、游戏等进行变现的公司。除此以外,还衍生出一些新的价值生态链条,如各类衍生品开发及销售单位,以网络文学为基石,以IP开发为驱动力,开放性地与全行业合作伙伴共建IP生态业务矩阵。推动IP生态链进入实践环节,把人才、资源、不同内容业态有机结合起来。在不断丰富与延长的生态链上,各环节相辅相成,目的是让精彩的中国故事不断诞生与延续。

  唯有如此,从有温度、有筋骨的生态系统中生长出来的网络文学,才能自觉承担起书写伟大时代、绘制精神图谱的重大使命,真正成为民族复兴的记录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作者:郭宏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网络,文学责任编辑:杨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