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足球比赛_竞彩足球-投注*官网

图片
当前位置: 承德要闻

绿水青山看河北|塞罕坝:用“绿色奇迹” 打造生态建设承德样板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周文颖 秦启涵 高航
2021-09-26 09:52:00
分享:

  长城网记者 周文颖 秦启涵 高航

  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听取河北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塞罕坝机械林场情况介绍,对林场打造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一体化资源管护体系,守护森林资源安全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面对一望无际的绿色绵延,谁能想到,曾经的塞罕坝,是个因“一年一场风,年始到年终”而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经过三代塞罕坝建设者的艰苦奋斗,曾经的荒漠沙地变身百万亩林海,塞罕坝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82%,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成为守卫京津冀的重要生态屏障。

  稳抓牢记使命精神内核 实现良性循环生态效益

  1964年春天,一场提振士气的“马蹄坑大会战”,造林516亩,成活率达90%以上,坚定了塞罕坝人的创业决心。塞罕坝的造林事业从此开足了马力,多时每天造林超过2000亩,最多时一年造林达到8万亩。

塞罕坝机械林场副场长于士涛接受记者采访。

  从片片白沙荒草的凄凉之地,到万亩林海涌动的绿色奇迹。如今的塞罕坝,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115万亩,林木总蓄积由建场前的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36万立方米,累计为国家提供中小径级木材192万立方米。塞罕坝及周边区域小气候有效改善,无霜期由52天增加到64天,降水量由410毫米增加到460毫米,6级以上大风天数由83天减少到53天,每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2.74亿立方米,固定二氧化碳81.41万吨,释放氧气57.06万吨,被誉为“华北绿肺”“天然氧吧”。据中国林科院评估,塞罕坝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着超过155.9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泽被京津,造福地方。

  “塞罕坝林场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科技兴林史。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多年来,塞罕坝人运用科学知识,大胆探索,反复实践,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在高寒地区育苗、造林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塞罕坝机械林场副场长于士涛说。

  半个多世纪,三代人,一件事。成百上千的塞罕坝人在艰辛的创业征途中,用忠诚和执着凝结出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演绎了“荒原变林海、沙地成绿洲”的人间奇迹,铸就了林业建设史上的绿色丰碑。

  铭记艰苦创业精神底色 发挥样板示范社会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视察时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创业难,守业更难。”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安长明说,“塞罕坝百万亩林海来之不易,把这片森林管护好、经营好,发挥其更大的生态效益是摆在新时期塞罕坝人面前的最大考题。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手中,我们将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绿色发展的开路先锋,让这片林子绿得更有质量,为子孙后代多留绿水青山。”

塞罕坝机械林场。

  绿色发展永无止境。据安长明介绍,为更好地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生动范例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2020年,林场编制完成《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二次创业”方案》,全面开启了“二次创业”新征程。根据方案,力争经过10年的建设发展,实现生态功能显著提升、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管理机制全面创新、绿色产业健康发展、生态成果区域共享,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的目标,把塞罕坝机械林场打造成为生态屏障更加牢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国现代化国有林场建设标兵,为世界提供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样本。

  “在塞罕坝机械林场二次创业中,中国林科院在落叶松高效培育技术、遥感技术监测、森林湿地资源价值评估、森林防火关键技术应用,以及林业有害生物技术防治等方面均注入科技力量,尤其应用的一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为塞罕坝森林资源的智慧经营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林科院院长刘世荣介绍说。

  “我们要把塞罕坝精神融入到灵魂血液里,把习总书记对我们工作的重要指示记在心里,用这股劲儿引导和支持我们去工作。”于士涛说,“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林场一定会向着更健康、更稳定、更高质量的方向去发展。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会在二次创业的新征程上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追求绿色发展精神境界 收获持之以恒经济效益

  塞罕坝不仅是河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也用白沙荒草到林海涌动的绿色奇迹成功打造出了生态建设的承德样板。

  “林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积极发展绿化苗木、森林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林场累计投资18亿元,现有资产总价值达到206亿元,经济收入由建场之初的不足10万元增加到1.6亿元,累计上缴利税近亿元,通过生态建设,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辐射带动近4万人受益,充分发挥了引领一地、带动一方、辐射周边、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作用。”安长明介绍说。

塞罕坝生态公园。

  在林场带动下,周边地区发展生态苗木基地1000余家4400多亩,苗木总价值达7亿多,3500多户贫困户、4500多贫困人口受益,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余元;林场通过自筹和争取国家项目投资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打造了七星湖湿地公园、塞罕塔等高品位生态旅游文化景区,带动了哈里哈、姜家店、御道口等周边乡镇生态旅游发展,带动了周边百姓的农家游、手工艺品、采摘业、土特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每年可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

  于士涛介绍说:“林场自2015年启动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截至目前共完成造林和森林经营两个碳汇项目30年计入期(2005年6月30日至2035年6月29日)共474.8512万吨国家核证减排量在国家发改委备案工作,完成了首批造林碳汇18.275万吨国家核证减排量的签发,已完成销售16.2181万吨,实现收入309.0753万元。”

  守护好绿水青山,持之以恒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塞罕坝人对全社会的郑重承诺。在搞好森林经营的同时,塞罕坝林场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木材产业收入占林场总收入的比例逐年大幅下降,至近几年仅占全部收入50%以下,减少了对木材的依赖,为资源的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进入新时期,站在新起点,谋定新时代,在塞罕坝精神的引领下,塞罕坝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推动塞罕坝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塞罕坝,绿色发展,生态责任编辑:杨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