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自贸试验区日前公布“十四五”发展规划,追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成为关键词。业内人士认为,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未来改革发展重点是通过进一步压缩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大制度创新等路径,释放更多制度红利,推动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自成立以来,各自贸试验区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自然成为自贸试验区未来5年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实现“五个重要”目标。其中,包括基本建成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开放新高地。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形成与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关、汇、税、融”制度体系,实现货物、资金、人员等资源要素更加自由便利流动,成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岸离岸两种业务、投资贸易金融物流等集聚融合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浙江近日召开的自贸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提出,今后5年,浙江自贸试验区将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和“重要窗口”示范区。
商务部数据显示,去年,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特别管理措施由最初的190项压减至30项,首张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仅27项。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认为,未来,各自贸试验区要继续探索更高水平自主开放,进一步探索放宽货物贸易准入,出台实施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进一步压缩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率先突破,在数字经济、互联网等领域扩大开放。
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唐文弘日前明确,商务部将研究制定自贸试验区跨境服贸负面清单,通过更大范围的试点推动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制度创新力度将不断加大
制度创新也成为不少自贸试验区“十四五”规划的高频词。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聚焦深化与扩大开放相适应的投资管理制度创新。《广东自贸试验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列出33项制度创新清单,涉及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建设粤港澳国际邮轮游艇自由港、推动特色金融平台创新发展等。天津自贸试验区近日召开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专题推动会提出,编制自贸试验区规划,要突出国家制度创新“试验田”的特色,以制度创新为主线进行谋篇布局。
“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各地根据自身区位优势和发展特色,推出不少目标导向明确的“自选动作”,加大制度创新力度,这样能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平台作用,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根据商务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在国家层面推出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地方层面,据不完全统计,前18个自贸试验区已在本省份内推广了约1400项制度创新成果。
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副司长袁园透露,下一步将推动和支持自贸试验区结合自身战略定位和资源特点,围绕特色产业领域开放发展进行制度创新。
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历经五次扩围,目前我国自贸试验区总数达到21个,构建起东中西协调联动、陆海统筹发展的全方位和高水平开放格局。
商务部近日印发的《“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提出,完善自贸试验区布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重要开放设施及功能区域纳入自贸试验区,扩展发展空间和改革试点承载能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完善自贸试验区布局,是在更加宽松的空间下,拓展自贸试验区范围,确保先行先试经验更加全面有效,为未来自贸试验区经验推向全国做好铺垫。
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副司长陈洪日前表示,将继续推动各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以改革红利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