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的李亚苇此时已经完成了专业课的全部考试,全身心投入到高考文化课的复习中去。而疫情当前,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时间推迟,这让选择艺考之路的学生和家长忐忑不安。
目前,全国有近2000所高校设有艺术类专业,2020年报名人数预计为115万。一头是专业课的练习不能停歇,一头是文化课的冲刺不敢放松,疫情之下,艺考生们该如何应对?
近日,教育部就做好2020年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工作作出部署,明确高校要科学研究论证后,尽可能减少校考专业范围。
“对于确须组织校考的专业,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鼓励高校采取考生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对于专业性强且拟继续组织校考的高校,鼓励先通过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对报名考生进行初选,在高考后再组织现场校考。”教育部要求。
举措出台,给焦虑的考生和家长暂时吃了一颗定心丸。
“云端”艺考已有探索经验
作为音乐类艺考生,李亚苇从5岁即开始学习钢琴。这个寒假,虽然迟迟没有得到下一步考试安排的通知,她对于练琴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艺术类专业招考中,音乐表演类考试特别强调即时互动、临场考察,又受音色本真还原、钢琴伴奏辅助等条件限定,非现场考核难度大。
但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认为,这并不是没有解决方案。提交音视频资料或远程初试是音乐院校招生中比较通行的做法,尤其是在国际学生的招生过程中更为常见。
“像国际知名的伊斯曼音乐学院、曼哈顿音乐学院、哈佛音乐学院等就都有成熟的远程考试做法。”廖昌永说。
上海音乐学院在远程考试选拔方面已经开始了探索与实践。2017年,学校以远程方式与丹麦皇家音乐学院、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新世界交响乐团开展“五方全球乐队选拔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戏剧影视)专业今年的春考招生,由于疫情期间无法进行自主测试,就将其调整为以提交材料审核+网络视频测试的方式进行,得到考生和家长的认可。
目前,中央戏剧学院调整部分专业考试方式,初试统一改为远程考核,考生通过学校本科招生管理系统或第三方APP上传的视频、图片资料,依循本专业的招考规律及标准作为初试选拔的依据。
“疫情当下,提交音视频资料或远程初试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大大减少人员群聚,降低风险,同时又能够最大限度地覆盖更多考生、突破时空和地域局限。学校已计划将这种方式运用到今后民族器乐等表演人才全球招生中去。”廖昌永谈到。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日前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近年来已有部分高校在艺术类专业招生和高水平艺术团招生中,对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方式开展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这些高校对使用这类方式选拔的学生进行了持续性跟踪调研,进一步印证了这种选拔方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校考“瘦身”是改革之需
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中心主任胡向东认为,举措虽出台于非常时期,但纵观教育部近年在艺术类专业高招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却又在意料之中,可视为教育部减少艺术类专业校考、严格招生管理和规范校考系列措施中顺势而为的必要之举。
事实上,针对当前艺术类招生,缩小校考专业范围、推广非现场考试方式的“瘦身”行动一直在进行。
目前,我国艺术类专业高招采取专业考试加文化课考试的模式录取。专业考试又分为省统考和校考。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通知指出:省级统考已涵盖的专业,高校一般应直接使用统考成绩作为考生的专业考试成绩,确有必要补充考核的艺术类本科专业,高校应面向省级统考合格生源组织校考。
这就意味这着,执行艺术类统考省份的考生,需要先通过省统考合格线并达到一定成绩线,才具有报名校考的资格。这就通过有效筛选,大大缩减了校考规模。
去年12月11日,教育部在严格规范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要求中明确:除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参照执行的少数高校)外,其他高校不再组织美术学类、设计学类省级统考所涵盖专业的校考。
北京师范大学原招办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副校长虞立红在调研中发现,2018年,123所原“211工程”高校、第四轮美术学/设计学一级学科评估C-以上高校(除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中,有73所高校按省统考成绩录取,约占高校的60%。
在北京舞蹈学院日前公布的方案中,学校取消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艺术管理专业和港澳台侨考生的现场考试,并综合使用省统考美术类成绩、视频报送、高考文化课成绩等方式录取。
清华大学考虑将学生的美术类省统考成绩等作为初选条件,学生通过初选后,再在高考后组织校考。
截止目前,全国仅有河南省个别专业的测试尚未完成,其他省市的艺术类专业统考均已结束,基本可以为各高校提供考生的专业测试成绩,也为这次调整做好了重要铺垫。
每年1月到4月的艺考“赶考季”,考生与家长奔波于各省,逐个高校应考,不仅舟车劳顿,也打乱了高考生的学校学习和正常生活。各省统考建设的不断推进,既保证了生源质量,又极大减轻了考生和家长负担,有力地维护了考生权益和高考公平。
“缩小校考专业范围并不只是单纯为了抗击疫情而采取的被迫之举,而是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发展的大势所趋。”胡向东强调。
疫情之下,如何守住公平底线
艺考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民生热点,确保各环节公平、公正,切实保障每一位考生的权益,是守护考试公平及社会公平的重要底线。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强调,无论高校采取什么样的校考方式,都必须严格规范管理,加强信息公开,畅通监督举报渠道,让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在阳光下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确保公平公正。
今年的艺考中,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将首次被大范围使用。在考试过程中,如何防范作弊,最令社会关注。
教育部在措施中明确提到,要在报名、考试、提交作品等各个环节加强考生身份审核,考试录制的作品不得进行编辑处理,严格规范对评委的选聘、培训和监督,考试过程要全程录音录像等。此外,高校要加强艺术类录取新生的材料复核和专业复测。
此外,对于一些农村和贫困地区等不具备网络和智能终端的考生,教育对高校提出“兜底”要求。比如,高校要根据考生申请,协调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提供免费录制视频服务。要确保广大考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也要在考试过程中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
“可能一些人还存有侥幸心态,但要明白,先不说作弊第一步就会被挡住,一旦之前的作品、信息与考后现场测试信息不符,是很容易被发现的,你将失去当年甚至未来几年的考试机会,还敢吗?”国家教育考试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说。
胡向东认为,技术进步已能够较好解决远程考试作弊问题。“一是远程监管及核验条件已经成熟,可要求考生使用实名认证过的手机号码注册、参加远程考试,便于锁定身份进行核验;二是目前金融领域、民生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诸多远程身份核验,即便不使用实体身份证也可核验考生提供的身份证号与本人是否一致;三是可综合使用手机终端的GPS定位、摄像头、麦克风等进行实时数据监控。”
不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坦言,教育部的要求为各校和各地提供了疫期解决艺术类专业考试难题的方案与规则,方案的实施尚需各校、各地与考生积极参与,仍然是个复杂、艰巨的过程。
据教育部的要求,对于拟采取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高校,要尽快确定考核时间,便于考生提早规划备考安排。记者了解到,各大院校正在根据教育部要求科学制定校考工作具体方案,3月底之前将陆续向考生和社会公布。
“完善和优化艺术类招考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一方面,举办校考的高校要始终将考试的公平性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充分尊重艺术专业与其他学科的差异性和不同专业招生的特点。”胡向东说。
在他看来,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不仅是应急之举,更是改革之需。“推动包括艺术类专业在内的高校招生考试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加快提升我国高校招生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