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封神演义》似与原著南辕北辙,更像是封神故事的“同人”作品。图为该片剧照。
杨戬和苏妲己青梅竹马,樵夫武吉与周武王姬发合二为一,狐妖摇身成了翩翩公子,哮天犬的前世竟是鬼族姑娘小娥……乍一看,这些名字都是“熟人”,封神榜里一众角色,说街知巷闻亦不为过。可再看人物设置,似与原著南辕北辙,更像是封神故事的“同人”作品。
新版电视剧《封神演义》正在播出,屡屡破1的收视率让这部周播剧的热度盖过了不少同期的日播黄金档剧集。尴尬的是,与高收视率同行的,还有最低至3.4的网络评分和巨大的争议。
一部《封神演义》变得面目全非,毁经典还是更新经典,独辟蹊径还是胡编乱造,网友争得不可开交。在学者看来,要解开两个疑点得先兵分两路厘清两个问题:《封神演义》的原著能不能登“经典”之堂?若把这部新剧当成另起炉灶的原创故事,观感会不会好些?
小说缺陷不少,但高明的改编不等于“一边精简一边注水”
以兄妹相称的杨戬与苏妲己互生情愫,仅此一条,已引爆弹幕上的争论。甲方一口咬定“毁经典”,乙方反问“难道旧版只是因为先入为主就能称经典吗”。
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杨晓林说得谨慎:“封神小说的魅力在于它试图将神魔斗法与人间历史的演进结合在一起,亦真亦幻的气质吸引着影视创作者。但围绕封神故事的改编,恐怕目前还没出现一版影视剧能称典范。”如90版《封神榜》,它因打开了一代人欧冠足球比赛:封神故事的启蒙,而被称“经典”。但无论以何时标准看,该剧在美学和整体格局上的营造都留下了遗憾,人物塑造也略显单薄。
前赴后继地影视转码却改不出“完美版本”,和原著的短板不无关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俊蕾直言:“封神不属于经典范畴。若和其他神魔小说与历史演义相较,它和《水浒》比,缺陷在于‘架空’;和《西游记》比,又不够雄浑恣肆。因此,封神故事无法与真正的经典鼎足视之。”一言蔽之,原著小说提供了庞杂的神际关系,却在“讲好故事”和“增添角色厚度”上力有不逮。这直接导致,封神出场人物众多,但从妖媚祸国的妲己到兴周伐纣的哪吒、雷震子等,角色的功能性高于艺术性。
新版《封神演义》的编剧显然体会到了原著的庞大却冗杂。用他话说,“就像天女散花,一下把所有东西抛到天空中”,这既给不同版本的章节取舍提供了多元可能,也着实考验编剧重塑故事线、削减枝蔓、丰满人物的功力。
编剧选了杨戬逆袭这条主线。庞杂情节只取一支,这是欧冠足球比赛:封神的“聪明”改编。但描述的归描述。就前22集来看,杨戬的少年觉醒,武吉的懵懂流浪,姜子牙的市井生活,妲己的后宫之路,九尾狐爱上不该爱之人,姜王后妒妇养成,王子殷郊情路坎坷,婢女丽儿辗转认主……爱情、宫斗、家庭伦理等旁逸斜出。原著固然有缺陷,可新的故事一边精简一边注水,成了一锅面目模糊的大杂烩。
即便抛开固有印象,新剧在台词和逻辑上也难以自洽
网友争论中,有个观点出现频率颇高:把它当另一部原创剧看待就好。仿佛该剧遭受的所有批评,都因它和固有印象出入太大。问题是,抛开原著,新《封神演义》就是好剧了吗?答案恐怕也不乐观。
一场宗亲宴,早已死去的杜元铣又出现在朝拜的群臣中;姜子牙为宴会连夜赶制的新衣“忘了”穿上朝来;杨戬躲在轻薄的纱幔后好一阵子无人发现;九尾狐现出人形与妲己对话,同样在众目睽睽下被忽视;至于商周王朝不该有的水果、艳丽的服装、会变色的口红、转瞬即变的发型等,都指向了随心所欲,败坏了观感。
比服化道更不走心的还有人物设置和台词。苏妲己和九尾狐之间,原本一善一邪,一个为复仇一个为摄取灵魂。但只要剧情需要,正邪可以瞬间反转,狐妖反劝妲己要善良。再看姜子牙,家中的他,似穿越回古代的当代暖男,说着甜言蜜语耍些小把戏哄妻女开心;走出家门,他回归文白台词,满嘴“天意”,宛若世外高人。一个角色两张皮,于和伟的好演技都弥补不了割裂感。更夸张的是,姜家面馆吆喝买卖,被小娥说成了“作秀”“造势”;姜子牙和妻子斗嘴,女儿赶来劝说,台词竟是“孩子在父母不合的家庭中成长,会埋下一生的阴影”。
在杨晓林看来,无论改编或原创,作品的逻辑自洽至关重要,“生活逻辑、情感逻辑、事理逻辑缺一不可,角色的言行举止也得在同一的世界观之下”。照此标准,新《封神演义》的低评分不算冤枉。
归根结底,不是外在的故事框架指挥了人物行动,而是角色的内生动力和世间万物的内在逻辑推动了情节发展。反观《大话西游》,至尊宝爱上白晶晶,或更为虐恋地爱上紫霞仙子,颠覆原著的情节为何反受欢迎?杨俊蕾将其视为经典代际传承后的时代性新生,“原著的精神闪现不是用一种刻板的照镜子方式去模仿,而是在完全行动起来的人物身上去尝试、去验证。因此才感动了很多年轻人,并塑造起新的爱情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