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津冀教育部门在雄安新区召开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会议正式发布《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总结了2018年工作,研究部署了2019年重点任务,签署了天津一中与雄县中学合作办学协议。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教育部门相关职能处室、相关区市教育部门和雄安新区管委会分管负责同志等80余人参加会议。会后,与会嘉宾实地观摩了北京第八十中学雄安校区援建情况,并就教师培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通武廊地区协同发展等主题进行了分组研讨。
整体看,经过四年多的工作推进,北京市教育疏解协同实现双促进,教育发展质量不断提升。规划先行,协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在《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等重要文件中专设章节对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进行部署,牵头研究起草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落实协商研讨制度,完善督促落实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落点落图落实。注重提升,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明显,持续调减市属高校和中职学校招生计划,稳步推进市属高校重点疏解项目和良乡、沙河大学城建设,扎实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成培训机构压缩整治年度任务,北京教育在结构、布局、质量进一步优化提升。精准对接,协同发展项目不断拓展,支持雄安新区教育规划建设,签署《欧冠足球比赛:雄安教育发展合作协议》,制定《欧冠足球比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交钥匙”项目实施暂行办法》,加快实施“建三援四”项目,新建学校确定了办学主体、机构人员编制和建设管理模式,四所对口帮扶学校正式挂牌,各施援学校调派干部担任雄安校区校长,组织对岗挂职、支教送教、培训研修、课例研讨等组团式支教活动。组建了雄安新区教育规划北京专家顾问团,帮助雄安新区研制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通武廊基础教育各学段教育教学研讨持续深化。曹妃甸、张家口、保定等地教育合作项目逐步落地见效。干部教师交流培养常态化、制度化,“老校长下乡”传帮带作用明显,联合开展了各项职业技能大赛、高校研究生学术论坛和实践创新能力大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协同发展,三地教育同呼吸、共进步的格局已经形成。
会议发布的《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包括优化提升教育功能布局、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加快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创新教育协同发展体制机制等五大方面。
在优化提升教育功能布局方面,将进一步优化提升首都教育功能。高水平配置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资源,将支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45所,实现全区高标准建设的高中达到10所左右,同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北三县地区延伸布局。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北京市将采取“交钥匙”工程方式,建设1所幼儿园、1所小学、1所完全中学(含初中、高中),通过派出优秀管理团队、教师互派、课程共享等形式帮扶建设4所学校(幼儿园),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天津市将推动提升雄安新区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推进国家大学创新园区规划建设。
在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发展方面,将促进区域基础教育深度融合,继续推动京津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省学校开展跨省域合作办学;支持有条件的在京部委属高校到津冀建设附中、附小、附幼。加强协作提升教师能力素质,深入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挂职交流;联合在河北省开展“教师校长百千万工程”,合作培养百名名师名校长、千名优秀教师校长、万名骨干教师校长;推进三省市师范院校在河北省贫困县建设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加快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面向三省市教师学生全面开放;共建共享三省市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校外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资源。
在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方面,将继续巩固已有跨省职教集团(联盟),推动技术技能人才联合培养,重点建设一批职业教育专业群,推进跨省市中高职衔接,对跨省就读的职业教育学生在免学费、助学、培训补贴等方面逐步实行同城同等待遇。京津输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对口支持河北贫困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
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方面,将优化高等教育协同育人体系,深化京津冀高校联盟建设,在联盟平台上探索培养方案互通,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学生交流和短期访学。构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体系,引导京津冀高校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加强创新资源开放与共享。提升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水平,建设若干开放共享的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实习实践基地和实训基地。
在创新教育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将搭建协同管理机制、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完善配套政策保障。
据悉,2019年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将重点推进6项任务,包括在河北省贫困县挂牌建设教师培训基地;启动天津市属特色高中援建雄安新区项目;开展通武廊地区基础教育“同上一堂课”;开展京津冀跨省市高职单独招生试点;推进北京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到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地区开展合作办学;举办京津冀高校联盟论坛。(刘婧婷郭凯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