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熟的薯芋飘着热气和香味,伴随着有节奏的机器轰鸣声,工人们熟练地将原材料清洗、削皮、切块……在广西桂林平乐立橙食品加工厂,每天都有两吨左右的芋圆成品从这里通过卡车运送到各地,出现在数以万计的奶茶店里。
由于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桂林市平乐县一直是全国香芋的主产区之一。过去,平乐县的农户多少都会种植一些香芋,或自家食用,或对外销售。但香芋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不少农民对香芋种植逐渐失去了热情。
“种的时候怕它产量不好,产量好的时候又怕它价格不好。”年近50岁的莫际是平乐县青龙乡的香芋种植大户,他最多种植过80亩地的香芋,但到收获时,市场价格却跌到0.6元一斤,基本挣不到钱。
变化不定的收购价和低迷的市场让种植户们凉了心,人们开始成批地外出务工,当地一些村庄出现空心化的状况。
2015年,平乐县共有贫困村31个,贫困户7854户,贫困人口27334人,贫困发生率8%。当年,为响应广西壮族自治区贫困村脱贫摘帽特色产业覆盖率要达到80%以上的新要求,平乐县扶贫办和产业专责小组制定了全县产业奖补具体实施办法和标准,根据各贫困村具体情况调整了“5+2”“3+1”特色产业,指导各贫困村通过多种办法培育、挖掘特色产业,全面实现80%的目标。
今年35岁的黄振明赶上了这一机遇。
黄振明是平乐人,10年前,他通过发展家乡的石崖茶产业积攒了第一桶金,所成立的茶叶公司带动当地200多户农户种植石崖茶5000余亩,2017年创收800多万元。
在上海拓展业务时,黄振明认识了一个经营芋圆加工厂的朋友,其工厂设在浙江嘉兴。由于地理原因,嘉兴并不盛产芋头,工厂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都是从外地运过来的,价格高、运费多,一天的产量只有几百斤左右。
“桂林是全国知名的芋头产地,最不缺的就是这个!”黄振明看到了芋圆加工厂在桂林的广大发展空间,马上和朋友商量在桂林平乐合作再建一个加工厂,将浙江嘉兴芋圆加工厂的生产技术引进来。有技术、有原料,也有当地庞大的员工来源,加上有平乐县产业扶贫的政策扶持,立橙食品加工厂很快在平乐县二塘工业园区拔地而起。
“2015年二塘那边建了一个加工厂,我们的芋头不愁卖了。”香芋种植户小石告诉记者。
乐橙加工厂建立后,每到香芋收购季,黄振明都会根据市场价格对平乐县的香芋进行收购,其中,分布在各乡镇的60户贫困户是他的重点收购对象。
以前,种植户地里的芋头主要是卖到市场上,批发商都选大个儿、好看的,而剩下一些小个儿、卖相不好的。尽管在质量和口感上并不差,这些芋头却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而加工厂的收购方式让农民感觉实惠得多。
“有些个儿头比较小的、卖相不好的,他那里都收,现在每亩芋头比以前多得两千元钱,这两年越来越多人种了。”平乐镇种植户小石将这个消息跟老乡们分享后,此前一直在外打工的邻居小林也返乡加入了芋头种植的行列,平乐县香芋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成为当地打造“一乡一品”的产业亮点。
在鼓励种植户积极开展芋头种植方面,平乐县委、县政府积极帮农民解决种植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为了积极引导种养殖业大户等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平乐县安排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和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资金各300万元,对发展产业积极性高、信誉好的贫困户优先给予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为贫困户发展产业解决资金成本问题。
今年5月的一天,莫际到田间查看自家地里的芋头长势,突然发现很多芋头开始出现根部腐烂的情况,这被当地人叫做“瘟病”。他赶紧联系地方农业技术站的工作人员,对方当天便赶到地里查看分析病因,并指导他对症下药。
除了农技站对农户提供菜单式的上门服务外,平乐县农业局还经常到基层开展农产品种植培训,发放种植技术手册,定期到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生长态势,帮种植户稳产增收保驾护航。
为了在市场上提升产品的竞争力,黄振明除了收购优质的芋头原料外,还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加入从越南进口的木薯粉,使成品芋圆口感更好。
2017年,立橙食品加工厂的营业总额从2015年的1000万元升至5000万元。目前,该厂生产的各类芋圆在国内已经供不应求。
小小芋圆在成就这家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百姓迅速脱贫增收。据统计,2018年,平乐县脱贫人口达4925人,已有9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