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承德讯(记者杨晓龙 通讯员关秋实 徐瑞雪)“这一片是休闲农业产业园,沿河种着有机水稻和有机向日葵。前面是中草药产业园,今年蓖麻、板蓝根等药材都有着不错的收成。这些小苗是桃树,今年还没挂果,但长势很好……”
近日,记者来到竞彩足球:滦平县小营满族乡,从小营村出发,沿着蜿蜒的伊逊河一路向南,只见两岸的农业产业项目依山就水、各具特色,土地上尚存丰收的余韵。
到了小营村的边界,小营满族乡党委书记董秀彦指着不远处连绵的群山,说:“山的那边就是双滦区,等明年春天路修通了,从市区驾车半小时就能来到小营。到那时,我们的好山好水、田园风情,一定能让游客流连忘返!”
董秀彦书记告诉记者,他的信心,来源于伊逊河清澈的河水。而为了让乡域内20余公里的伊逊河焕发新貌,滦平县及小营满族乡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小营满族乡富有铁矿资源,现有铁矿采选企业24家、生产企业8家,环境治理工作压力巨大。今年年初,滦平县启动了北部矿区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攻坚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小营满族乡齐心协力,以强有力的措施向污染“宣战”。
“我们建立了矿区环境整治任务清单,突出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种植结构调整五项重点工作,落实责任、全力推进。”小营满族乡政府乡长张海军说。
治理污染,堵住源头是关键。张海军乡长告诉记者,小营满族乡严格清理取缔了“散乱污”企业,严厉打击河道内非法采砂等现象,取缔禁养区内畜禽养殖企业,同时出台了一系列“铁腕治污”措施,督促各矿山企业整改升级。
“我们要求各企业封闭储存粉末物料,严禁地下水直接抽排入河,并督促企业各自建设应急抢险事故池,如果出现停电等事故,污水将储存在事故池内,不会流入河道。乡里还在伊逊河上游建设了一个有2万立方米承载力的大型事故池,作为‘双保险’。”张海军说。
为了让流过全乡的河水保持清澈,小营满族乡认真开展伊逊河流域小营段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已完成20公里河道淤泥、垃圾、小片开荒地清理工作,修建7道透水坝、两处木栈道、一处水景观平台,沿河道修建15公里绿化带、15公里护地坝。同时,对伊逊河及支流河道、主要运输公路两侧垃圾和渣土堆进行了全面清理,共计清理垃圾和渣土堆300余车次9000余立方米,并建立了长效治理机制。乡、村两级“河长”加强管理,呵护河水安全。
要“水净”,也要“天蓝”。记者在某矿山企业看到,运矿车辆在即将离开采区时,在路口稍作停留,由车辆清洗设施进行清洗,避免“带尘上路”。
“针对企业造成的大气污染,我们督促企业加强采区扬尘治理、加强道路扬尘整治、加强矿山标准化建设,鼓励企业建设绿色矿山。同时加快交通路网和企业管廊运输建设,争取运矿车辆和生活车辆‘分路而行’。”小营满族乡副乡长张伟说。
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严禁秸秆垃圾露天焚烧、加快燃煤锅炉改造、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在企业整改的同时,针对居民的治污措施也在进行中。渐渐地,村民们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也自觉加入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
“看这河水多清澈,种出的水稻味道特别棒!”小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翠文指着河水高兴地说,“我家的土地流转给了三源米业,我在有机水稻田打工,加起来一年有八千余元收入,日子越来越好!”
今年以来,小营满族乡依托乡域区位、资源优势,沿伊逊河两岸流转土地6500余亩,引入3家农业公司,成立4家农村专业合作社,初步形成“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经济发展格局。同时,投入资金2千余万元重点打造5个美丽乡村,分别为各村美化亮化硬化,打造特色亮点景观。
漫步在伊逊河边的木栈道上,放眼望去,整齐的堤坝护佑着宽阔的河面,树木在水中投下倒影,两岸的村庄整洁靓丽,水稻田、蓖麻地、果园……每一片土地都有着独特的风景。
“从前人们提到小营满族乡,都说这里是个‘矿区’,脑海中就会出现烟尘蔽日、污水横流的景象。但我相信,在全乡人民的努力下,小营将发展‘绿色矿业’‘绿色农业’,让家乡变成‘绿色景区’!”董秀彦书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