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应急素养,从“知”开始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应急办公室发布《公民卫生应急素养条目》,这也是我国首次发布公民卫生应急素养条目。 -“中国特色”的素养条目 自2003年SARS疫情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但专业应急能力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国家和社会卫生应急水平,公民健康素养尤其是卫生应急素养,对卫生应急的结果,同样会产生重要影响。”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王亚东教授说。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欧冠足球比赛:加强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广泛普及卫生应急基本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公民卫生应急素养和自救互救能力。此外,《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十三五”规划》《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规划》亦对此提出要求。王亚东坦言:“为落实上述文件,进行公民卫生应急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开发,就成为必要且紧迫的任务。” “国外在公民参与卫生应急方面已做了大量研究,但编制公民卫生应急素养条目,应该说,没有先例可寻。”王亚东说,此次编制的条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尝试。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应急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 王亚东介绍,欧美国家以及地震灾害频发的近邻日本,在公民卫生应急知识与技能普及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研究,包括开发公民卫生应急教材、课程,设计有效的培训项目,构建突发事件情景,举行卫生应急演练等,客观上使公民卫生应急素养有效提高。“比如日本,他们是将公民卫生应急素养纳入中小学教育,并结合演练,让国民从小就有感官体验和知识储备。” 王亚东说,我国公民卫生应急素养相对较弱,对于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大的国家,“要想在较短的时间用较少的花费将最基本的卫生应急知识与技能传播给社区居民,需要采用特别的方法。” “我们借鉴了‘识字本’‘扫盲本’以及目前使用的健康66条、中医42条的经验,开发出一本科学、通俗易懂、代表广泛的卫生应急基础读本,对提高公民卫生应急能力将起到良好的效果。”王亚东说。 -5个方面3个维度 条目是如何遴选出来的呢?《公民卫生应急素养条目》虽然只有12条,但却精挑细选,既要全面也要简练。 “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定义卫生应急素养。”王亚东说,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卫生应急素养定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卫生应急素养属于健康素养的分支。因此在借鉴健康素养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卫生应急的特殊性,得出卫生应急素养的概念内涵:卫生应急素养是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通过获取、理解和应用信息,有效参与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在各类突发事件中开展医学救援的能力;其知识与信念是对突发事件及卫生应急经验与规律的了解和理解;行为是指养成与卫生应急相关的预防、避险和减灾的习惯以及卫生应急行为;技能是指对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中毒、辐射等突发事件的防控技能和急救技能。 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卫生应急的5个方面,即传染病疫情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急性中毒事件,核和辐射事件,各类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适用于各类事件的一般知识;结合3个维度,即知识与信念、行为、技能,共挑选近百条内容,通过业内外专家共同遴选,最终凝练出这12条。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研究员倪大新介绍,以第2条为例,“周围出现多例症状相似的传染病或中毒患者时,应及时向当地医疗卫生机构报告。无论是传染病疫情、中毒或其他”。 突发事件,有效应对的基础都是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尽管我国已经建立起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直报体系,但最早发现问题的还是公民。“要想关口前移,就需要提高报告系统的灵敏性,要求公民在发现异常事件时,能够及时向卫生系统报告。”倪大新说。 王亚东强调,如同解放初期大力宣传的“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一样,一些基本的卫生知识与技能需要一个知道、理解继而改变行为的过程。因此,《公民卫生应急素养条目》发布后,首要任务是让公民知道这些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然后才是理解并改变行为。 |
关键词:卫生,应急,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