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足球比赛_竞彩足球-投注*官网

图片
  • 长城网承德频道欢迎您
承德网群: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承德频道 >> 评论

让“非遗”活起来是最好的保护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2018-03-21 11:17:5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长城新媒体评论员

  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蔚县周淑英剪纸艺术馆馆长周淑英呼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育教学体系,探寻行之有效的传承模式,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学习、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浓厚氛围。

  近些年,各地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河北为例,武强木板年画、蔚县剪纸、易水砚、藁城宫灯等,不仅依然散发着传统的魅力,也因为新的文化因素的介入,而大放光彩。

  当前,国内也有一些地方的“非遗”正面临着“人走技失”的传承窘境。据报道,在已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2016年去世人数已高达12.6%。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当初产生时的实用性且无创新形式,也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下的年轻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字。因为“后继无人”,安徽合肥市89岁高龄的门歌传承人贾德云老人曾在媒体公开征集接力者。

  这种后继乏人的情形,不仅困扰着当下很多年迈的传承人,也成为“非遗”能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的制约性因素。也因此,周淑英代表呼吁,应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育教学体系,聘请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担任实践导师,由校内资深专家学者担任理论导师,共同培养非遗高层次人才。同时,应选择纳入、重点推广、精准传授,努力建设非遗项目特色学校,打造非遗项目特色专业和课程,培育非遗项目特色人才。

  现实中,我省的井陉拉花在当地就有专门的培训学校,石家庄市艺术学校也把拉花专业列为重点建设项目。这也使得古老的拉花艺术不断推陈出新,释放出传统的魅力。可以说,学校教育已经成为非遗传承有效的载体。

  除此之外,因为一些“非遗”无论从实用性、传播性等方面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形势,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走进年轻人的世界,也必须结合现在的传播方式与接受方式,有所改变。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磁州窑传承人安际衡也认为,要特别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开发和利用,因为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保鲜,从而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广东省级非遗项目广州戏服制作技艺的接班人何凤婷是90后,她让戏服融入更多好玩的潮流元素,还推出Q版粤剧剧手机座、Q版粤剧钥匙扣,让传统戏服真正年轻化。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唐昌布鞋”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不仅有了经济效益,还让更多人了解了这一有着700年传承历史的技艺,传承人赖淑芳“不再担心后继无人”。

  对“非遗”的创新宣传,也是促进其传承不可缺少的一环。《国家宝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节目通过对一件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通过邀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作为“国宝守护人”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电视化语言的呈现让文物“活”起来,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明星效应+故事探秘,年轻人更愿意接受。

  北京稻香湖景景区的“非遗科学城”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方式,该地展览展示京津冀三地40项非遗项目,非遗传人就站在身边手把手教。

  说到底,“非遗”能不能获得良好传承,既需要外部社会各方面支持,同时也离不开“自我创新”。让“非遗”年轻化,更具现代的活力,才能得到年轻人的喜欢,并使他们更愿意去了解、接触、传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评论,非遗,保护

责任编辑:杨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