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冀语】在京津冀“蝶变”中稳固特色优势
●渤海潮 金秋如诗,燕赵如画。 3年前的早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故事,在浩荡春风里破云;3年后的阳春,雄安新区的战略,在举世瞩目中落地……濒临渤海,携揽“三北”。二十余万平方公里的燕赵大地上,趁着党的十九大的东风,新的历史性变革正在悄然拔节。 古语云,“时来易失,赴机在速。”7400万燕赵儿女深知: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来说,是划时代的历史机遇。这份国家战略,第一次把河北全域纳入国家战略,第一次把解决河北与京津发展落差上升到国家层面来部署,第一次明确界定河北的功能定位,第一次系统制定支持河北发展的政策举措。 这些深刻而深远的意义,或许较为抽象;而近切可知的获得感,则丰盈而具体:地更绿,水更清,出行更便捷,产业更有活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语境之下,河北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和态势,大道之行,健步如飞。 从地理版图上看——北京位中,天津向海,河北环而绕之。三地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不过,发展程度和面临问题却各不相同。正如新华社报道所言:京津两地“过胖”,“大城市病”突出,周边地区却“偏瘦”,甚至仍存在“贫困带”。取长补短、美美与共,成了抱团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思路,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谋划区域发展的新路子。尤其是总书记提出的“七个着力”的具体要求,以及叮嘱河北“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的殷殷期盼,成为河北借势崛起的不竭伟力。 如今,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报告明确了“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这对于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来说,是新风、是朝阳,更是旨归、是方向。“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被十九大报告点名,是殊荣,也是责任。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有时。对于河北来说,要以这份殊荣为动力,不辱使命,催生华丽“蝶变”,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蹄疾而步稳地前行,点亮更加美好的未来。目前要做的大概是三件事:一是趁着十九大的东风,深入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总书记欧冠足球比赛: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指引下,绘好当下的蓝图、做好手头的工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既抓主要矛盾,又不放过次要矛盾,既抓好中心工作,又关切民情民生,抓住“牛鼻子”、学会“弹钢琴”。把河北的发展搞上去,把河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兑现为经济社会向暖的现实。 二是对接服务京津,在协同发展中稳固特色优势。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界定了河北“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功能定位。河北的发展,要跳出河北的思维,站在辽阔时代和澎湃世界的视角下,找准定位,升级动能。这些年,河北始终坚持服从服务大局、主动融入大局,“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在大格局中营造大气象,在大胸襟中实现大发展。 三是以雄安新区为支点,撬动河北加速发展的大局。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而雄安新区建设则是中国逐梦筑梦进程中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生动实践,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时代典范。雄安新区是中国的、是世界的,也是河北的。建成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设立雄安新区,一定要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要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的嘱托,必会化为破局辟路的壮美实践。 风云作砚,春秋为赋。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正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愿景处不改初心、砥砺向前。 |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