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二十九项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综合排名居全省首位
“我们20多个社员曾经都是贫困户,如今年收入2—3万元不是问题。”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利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艳军,望着他的2600多亩马铃薯田很是欣慰,“围场西三区近80%的贫困户因马铃薯产业带动实现了稳定脱贫。” 906个贫困村、50.07万贫困人口,贫困情况复杂,脱贫任务艰巨。“到2018年全面脱贫摘帽,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2016年初,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铿锵誓言,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首战之年我市捷报频传:全省对各市29项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综合排名中,承德位列第一;“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三零”产业扶贫模式先后得到中央和省的肯定,并在全省推广;承德成为全省唯一全域性旅游扶贫试点,成为国内首个“功能农业扶贫综合示范区”…… “我市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重,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自2016年初,我市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确保不让一个贫困地区、一户贫困家庭掉队。”市扶贫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我市加快转变扶贫方式,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创新机制体制,闯出了一条脱贫攻坚新路。 产业是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我市脱贫成效明显,截止去年底,全市累计投入省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49亿元,扶持农业产业、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家庭手工业各类产业项目20883个,项目覆盖906个贫困村,直接扶持贫困户54920户、155638人。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这里教学条件好,有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每间学生宿舍内都设有卫生间和洗漱间,能够在这么好的条件下学习生活,我真高兴。”在宽城,“以教促产、以产兴城,产教融合、产城互动”的“产城教”一体化模式成为全省典型。在脱贫攻坚战中,我市发展教育脱贫有序推进,2016年秋季,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申请人数共计4439人,“阳光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870人,“雨露计划”补助贫困学生3587人。 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取得新进展,计划启动的45处20户以上集中安置小区已全部开工建设;社会保障兜底和医疗救助工作扎实推进,累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3490万元,救助2.16万人。 要“拔穷根”,金融支持不可缺。为破解扶贫融资难题,我市积极探索创新了“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保险公司”五位一体的金融扶贫模式,构建了“政府搭台、银行参与、保险兜底、企户受益”的金融扶贫绿色通道。截止2016年11月底,全市8县全部搭建了“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平台,贷款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金达到103147万元,累计发放贷款332372万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68376户。打通金融扶贫通道,让资金活水顺畅流淌。2016年5月底,《河北省“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实施意见》印发,这标志着“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在河北全省推开。 在产业扶贫中,我市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径,先后推出多种产业扶贫新模式。股份合作“一地生四金”扶贫模式、园区带动“三零”扶贫模式、“以贴息撬动贷款,以贷款入股分红”扶贫模式、“六统一分一保障”扶贫模式、“一林生四财”生态扶贫模式。 |
关键词:承德,脱贫,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