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足球比赛_竞彩足球-投注*官网

图片
  • 长城网承德频道欢迎您
承德网群:
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承德频道 >> 国内

退伍军人复制安吉白茶模式 领达州上万乡亲脱

来源: 人民网 作者:王波 2017-03-26 20:18:2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人民网大竹3月23日电(王波)今年,是退伍军医廖红军将安吉白茶引进大竹县的第六个年头,也是白茶迎来盛产的一年。3月23日,四川达州大竹县政府在团坝镇举办了首届喊山开茶文化节,开启一年茶丰收,也借此将村民赖以脱贫致富的白茶推介给全世界。

  “喊山开茶”是一种传统采茶民俗,既用以统一采茶时辰,也借此唤醒万物,祈求风调雨顺、茶叶丰收。因大竹县盛产罗汉竹,更以竹唢呐著称,当天近百名唢呐艺人“集结”在连绵茶山中,吹响竹唢呐“喊山开茶”,目的就在于让茶文化人文意义更加突出,让茶文化的经济价值更加提升。

  记者采访获悉,过去这6年,企业家牵头、政府全力支持,廖红军带领上万乡亲种植白茶脱贫致富,将大竹县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廖红军也被当地人称为“廖白茶”。

  百名唢呐艺人秀绝技喊山开茶

  廖红军的白茶基地坐落于大竹县铜锣山脉深处,海拔近1000米。正值春天,茶园烟雾缭绕,水汽充足,万亩白茶“占领”了一个个山头,安静地接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开茶喽!”23日早上,山里人特有的呐喊声,惊醒了沉睡的大山。“喊山开茶”仪式之前,大竹白茶带头人廖红军首先与众茶农一起拜茶山,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随后,千年“喊山开茶”民俗的神秘面纱正式揭开。伴随着一曲《茶山春早》,近百名唢呐艺人同时吹响竹唢呐,欢快的乐声随即在茶山中飘荡。“开茶喽!开茶喽!”一众茶农翘首以望,对着深山白茶深情呼喊,唤醒万木。

  采首芽,是“喊山开茶”后的首要环节。茶姑娘一个个换上艳丽新装,拿起竹篓,纤手在茶叶中“跳跃”,将一个个新鲜的白茶首芽轻轻掰下。为了送茶姑娘采茶、接茶姑娘采茶而归,拥有特技的唢呐艺人,还专门展示同吹四支唢呐、鼻吹两唢呐等民间绝活。

  据史记载,四川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四川人自古有喝盖碗茶的习惯,这里种植茶叶的历史也很悠久。大竹县曾种植绿茶,但因经济效益低,茶地早已荒废多年。

  2009年,当大部分人都奔着大城市去的时候,刚在城市站稳脚的80后退伍军医廖红军被白茶的价格吸引,决定回乡创业。

  “当时白茶一斤就已经卖到一千多元。我到很多大型白茶企业去考察,发现白茶根本不愁卖,去晚了,排队都买不上。”廖红军说,当年他就带着几百株白茶苗回老家试种,第二年,新芽叶白、脉绿、味鲜,给了他一个惊喜,不仅产期比安吉白茶早十来天,经农科所检验,氨基酸的含量在全国白茶产区都是比较高的。

  他高兴坏了,果断卖掉了杭州的房产,加上自己的积蓄等,凑齐1000万,沿长江“溯源”而上,将东部安吉白茶,引进到西部大竹县。他学习白茶技术和经营模式,与安吉当地茶叶大户合作,以团坝镇白坝村为中心,流转土地,2011年就建立起白茶种植基地。

  其中遇到过数次困难,但白茶总算在大竹落了地生了根。经过几年发展,迄今,白茶产业已辐射到达州市多个县(市、区),仅大竹县数十个乡镇的白茶种植面积就超过3万亩。

  安吉白茶模式让上万村民脱贫致富

  回乡创业,廖红军有“说干就干”的军人作风。“生我养我的大竹县,目前还是省级贫困县,我们不仅要产业扶贫,还要改变村民的观念。”廖红军除了聘请村民到白茶基地打工,还学习安吉搞起了“包茶到户”,通过合作社,把白茶苗、管理技术等免费提供给村民,到采收时节,如果鲜叶符合标准,再收购。

  白坝村尝到“包茶到户”头啖汤。村党支部书记卢华林告诉记者,在2011年之前,全村有500多户贫困户,2017年贫困户剩下14户,贫困群众由原来的2018人减到45人,“如果不是因为白茶,十年都达不到这个速度”。

  “我县的生态特别好,绿化面积大,全县上下正在着力挖掘沉睡的青山绿水资源,廖红军找准了路子,与县委的思路完全契合,我们全力支持,希望做成一个大产业,做成大竹的一张城市名片。”大竹县委书记何洪波说。

  达州市委书记包惠表示,退伍军人廖红军把白茶带回家乡创业,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把荒山荒坡变成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给广大退转军人树立了榜样,这种挖掘沉睡资源的模式既让“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进而也解决了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目前,团坝镇已发展了5家茶叶专业合作社。既为茶企提供了可靠的茶叶来源,又为茶农解决了茶苗移栽、田间管理、鲜叶采摘等技术难题,共同创收。

  那么村民们学得怎样?如今五六岁的小孩都知道采茶不能“捏”,只能“掰”,并且白茶芽要“一叶一心”才是最佳。大竹成为了白茶专业县。

  依托白茶产业,当地村民不仅是脱贫,还在奔康路上越走越宽广。据村“两委”统计,当地农民种植传统作物,如稻谷,一年只能种一季,每亩收入不超过1000元。如今种植白茶,两年就可以采摘,每亩收入为3000元,盛产期每亩收入可达到1.2万元,是原来种植稻谷收入的近十倍。

  当廖红军带着记者在深山茶园转悠时,73岁老汉蔡化行热情地过来打招呼。在2013年以前,蔡化行主要种植玉米,一年收入约5000元,手头上基本没余钱。如今他把家里的玉米地都种上了白茶,去年因事耽搁仅采摘了10天,收入就已达到1.7万元,今年的收入预计有4万元,比种玉米时翻了六七倍。如今蔡化行手头上不仅有了余钱,还买了全自动三轮车。而白坝村的69岁农妇曾祥玉,自己种植了三亩白茶,每月还在白茶基地工作15天左右,每月额外增加1000-1500元收入。

  挖掘资源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铜锣山脉地理位置优越,日均气温23℃,土壤条件适宜,种植白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人迹罕至,山峦叠嶂,为白茶成长提供天然屏障。

  廖红军六年磨一剑,如今初战告捷,近万亩白茶,一年有几千万的产值。

  每当闲下来,廖红军喜欢在山谷中泡上一杯白茶,静静看着金黄色的茶叶在热水中慢慢旋转、二次开张,品一口,清新的甜味沁人心脾,他说这是对自己最好的犒劳。

  “白茶是茶中珍稀茗品,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绿茶的一倍。它的产量却很少,一年只产一季,五六万株芽才有一斤,一亩茶地产量也只能采20来斤鲜叶,要4斤鲜叶才炒出一斤干茶。而且人力成本还非常高,万亩茶园,一年需要6000-7000个工人。”他告诉记者,除了采摘赶时令,还要当天采摘,当天摊青,当天炒制,才能最大程度“保鲜”。经专业机构检测,大竹白茶氨基酸含量高,在7%-8%之间,而且白化度非常纯正,备受追捧。

  从高处遥望茶园,漫山遍野的白茶,似是用可人的长势“讲述”着村民致富的故事。葱郁中,一块红色的大宣传板尤为突出,“党员做给群众看,党员带着群众干”,在这片大山深处,党员的带动作用尤为明显。大竹县委组织部于2015年成立竹海玉叶公司党支部,廖红军任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致富的新阶段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从大竹县城到铜锣山脉,20公里的水泥路,延伸到白坝村村委就戛然而止了,山里的村庄,依靠崎岖土路连接,每当收获季节,村民只能用“肩挑背磨”运送农产品。过去6年,廖红军修建、硬化了33公里山路,打通了铜锣山脉,为村民致富开路。如今,深山里的公路,犹如盘旋着的银丝带,让金山银山“流动”了起来。

  廖红军告诉记者,当他看到2016年G20杭州峰会国家领导人用茶叶接待外国元首时,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严格把关白茶种植标准,把当地生态发挥到极致,希望有那么一天,大竹白茶能成为“国礼”,能做成中国一张响亮的名片。

关键词:退伍军人 安吉 白茶 模式 上万 廖 红军 种植

责任编辑:李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