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试点“人脸识别厕纸机”,你怎么看
为减少游客过度取纸,北京的天坛北门、南门、西门三座公厕共安装了6台“人脸识别厕纸机”。游客站立在特定的识别区,通过屏幕识别人脸,机器下部会自动出纸,出纸长度约60厘米。天坛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用结束后,如反映良好,则全园推广。 李一:虽然“人脸识别厕纸机”的试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这毕竟是一台机器,总有突然出现问题的时候,再赶上工作人员有事不在,如厕游客拿不到手纸,那可就“囧”了。说到底,“人脸识别厕纸机”是应对人们浪费厕纸的高科技产物,也是应对文明素质亟待提升的无奈之举。不用人脸识别,文明应在心中,文明之举不应是机器强制而来,而是应扎根于我们心中,由内而发的本能反应,但愿“人脸识别厕纸机”不用再引入和推广。 丁慎毅:对公厕管理来说,公共服务重情怀重细节服务值得肯定,这也是目前一些公共服务的短板所在。但是,不带卫生纸的市民毕竟是少数,公共服务如果过分迁就少数市民,则有浪费公共服务资源之嫌,而且也不利于市民养成对公共服务尊重的习惯。不妨拿出几个公厕做个试验,不再提供卫生纸,倒逼不带纸的人去商铺买纸,几次下来,或许就养成随身带纸的习惯。如果说,公厕提供免费卫生纸是一种文明的体现,那么市民出门随身带纸何尝不是一种更文明的体现呢? 李蕊:造价不菲的人脸识别“黑科技”投入到厕纸管理中,不仅是运用成本与使用价值的不匹配,让高端科技产品的供给侧改革在百姓心中大打折扣,也让文明道德意识较高的游园者产生一种强烈的不被信任感。养成全民节约公共资源的文明意识,还得需要“道德经”。通过常抓不懈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引领,提升广大人们守护文明、遵守道德的行为自觉。只有让大家认识到浪费公共资源,贪占小便宜的行为是可耻的,才能让人们公共道德文明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
关键词:刷脸,厕纸,试点 |
责任编辑:赵少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