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成为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助长剂”
本报讯(记者张宇,通讯员赵玉聪)“创新融合‘互联网+蔬菜’的发展模式,在蔬菜产前、产中、产后等多个环节与‘互联网+’融合应用,效果显著。”我市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助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蔬菜生产智能化。对新建设施全部装备卷帘机、保温被、防虫网和遮阳网;对传统温室加装卷帘机、保温被和防虫网,提高温室内地温气温、土壤水分、光照等环境指标的自动化检测和调控能力,实现设施蔬菜的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精准化管理。全市在滦平、隆化、兴隆、平泉共建立了1000亩的物联网控制系统示范基地,引进并推广微滴灌设备、田园微耕机、移栽机等设备,使人工操作改为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率。 质量保障信息化。建立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对蔬菜种植、加工处理、包装及销售信息等进行数字化编码,对蔬菜产品整个生育周期进行信息化管理,把蔬菜生产、加工、运输全过程展示在消费者面前。目前全市16个农业部标准化创建单位和11个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已建成以条形码或二维码方式的质量追溯体系。 产品销售网络化。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网上销售。发展大宗蔬菜产品网上企业对企业交易,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与采购商对接。瞄准北京高端产品消费人群,发展有机蔬菜产品私人和集团定制。 农技服务全程化。依托蔬菜示范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创新团队等创业主体和服务平台,不断创新示范推广模式,改善推广手段,通过农业门户网站、网络视频服务、微信等多种方式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服务,推动放心农资进村入户,提高菜农的标准化生产水平。 |
关键词:互联网,蔬菜产业,发展 |
责任编辑:赵少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