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民生短板 实现民心所盼【长城时评】
习近平8日上午参加湖南省代表团审议,强调要补齐民生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国内考察“路线图”覆盖了不少贫困村。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以民为本,民有所想所求,我们就要帮助他们,为他们服务。”(新华网3月8日)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各项改革全面进入“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攻坚之年,“全面两孩”后续如何施政、改革户籍制度、延迟退休,以及食品安全、房价、就业等等民生问题再次成为“两会”代表建言献策的一大热点,涉及民生的两会提案也一年比一年深刻,谋民利、惠民生也顺理成章的成为贯穿“两会”的主题。想民所想,急民所急,怎样发现并解决这些与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成为今后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要寻找民生症结所在,问诊症结,开出良方,就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民生难题。当前,一些部门还存在门难进,脸难看,服务态度不好的问题,往往群众一件事需要跑好几趟还办不好;有的领导干部端坐办公室,抬头望着天花板琢磨工作报告,没有深入基层了解群众,习惯于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发号施令,更别提民生民意,自然是抓不到真问题、摸不清真情况。如何了解社情民意,把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上,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三方面入手。 首先,俯下身子,才能找到民生短板。民生短板大多分布在贫困地区,要把脉问诊民生问题就要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到街头巷尾,想民所想,忧民所忧。解决民生问题绝不能搞“花架子”,要真正想办法,身子下去了,心没有到人民群众的所想所求上,那不叫办实事。没了官架子,少了之乎者也的官腔,身上留下“泥土清香”,脚踏万家门槛,接了“地气”,才能把准民生需求之“脉”,才能避免出现剃头条子一头热的尴尬局面。坚持把自己放到群众中间,体味民生疾苦,与百姓心贴心,查找到困难症结,才能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找到民生短板。 其次,擦亮眼睛,才能找对民生短板。要深入居民家中,办公点搬到百姓炕头上,了解百姓真实冷暖,试试一身汗,两脚泥,才能让百姓把“官儿”当成“自己人儿”,与你唠唠家常话,说说心中疾苦,才能排查出正确的民生“症结”。到了基层才知道问题在哪里,才能知道老百姓要什么,才明白该干什么、怎么干,与百姓一起会诊开出对症“处方”,才能找对民生短板。 第三,开动脑子,才能补齐民生短板。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增加职业技能类培训,更多关注一线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等弱势群体;在精准施策上,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的问题,确保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要补齐短板,重在全面,抓住民生薄弱环节。短板补齐了,民心也就齐了。 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国家要想安稳,就必然要走群众路线,只有关注民生,真抓实干,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凝心聚力谋发展,民生大事才能一件件顺利推进,民生难题还会逐一破解,民生改革项目才会掷地有声。(许峰) |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