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宁古房村业余梆子剧团坚持36载传承梆子腔
“金牌调来银牌宣,王相府来了我王石宝钏......”台下骄阳似火、暑气难耐,可观众头顶烈日仍在聚精会神观看;台上演员汗透衣衫、脸上油彩变了颜色,仍在卖力地唱着。日前在河北省竞彩足球:丰宁满族自治县南关蒙古族乡古房村戏楼前,正在上演的6天河北梆子大戏给全村百姓和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送上了一道清凉的文化大餐! 据介绍,古房村业余剧团活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潮河两岸曾红极一时,涌现出了一批当地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名家名角。十年浩劫期间,演出用的道具被砸、服装被烧。1978年冬季,在当时老艺人的张罗下,当地艺人自己动手糊起玉带乌纱、画起海水江涯,恢复了古房业余河北梆子剧团,吸收了部分业余戏曲爱好者,草根艺人凭着良好的记忆教出了十几出成本的折子戏,来年正月正式向全村百姓汇报演出,曾轰动一时,为贫乏的农村文化生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为解决唱大戏的固定地点,上世纪80年代初全村百姓用出义务工的形式建起了古房戏楼。古房河北梆子业余剧团团长宋显江告诉笔者,这座戏楼一砖一瓦都是1980年由古房村村民们自己亲手盖建的,他说这也是村里人热爱戏曲文化的一个缩影。目前剧团服装、道具、音响样样俱全,都是这30多年来一点点添置的。这些年用于这座戏楼的投资累计达到50多万元,其中演员服装就投入了20多万元。舞台修好了,河北梆子业余剧团成立了,喜欢唱戏的人都聚在一起了,这下村民们乐呵的地儿也有了。 戏楼前、戏台下,伴着高亢、激昂的燕赵梆子腔,古房河北梆子业余团副团长王道英兴致勃勃地介绍:“古房戏团已有310年的历史,特别是从1978年恢复剧团以来,每年春节唱大戏8—10天、每年‘八一’唱大戏3—5天已经坚持不辍36年了!” 昔日逢年唱戏,如今四季有娱!立足于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该村逢3.8、5.1、5.4、6.1、7.1、9.10、10.1、元旦等节日节点,都组织秧歌队扭起大秧歌、跳起广场舞、举办卡拉OK等活动;今年8月中旬古房村举办了为期6天的文化演出,演出包括歌舞、秧歌、河北梆子等让村民们百看不厌的节目,其中河北梆子大戏每天演出3场。精彩的节目,热闹的场面,吸引来了众多村民前来驻足观看。台下已经74岁高龄的老戏迷李玉祥、高仕枝夫妇听得津津有味,乐呵呵地说:“唱大戏老年人基本都喜欢,唱得不错,台上的演员们都是自己本地人,不图吃、不图喝,图的就是简简单单的快乐,他们既愉悦了身心又给观众带来了欢乐,我们俩是场场不落!”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村党支部书记靳洪刚坦言,古房村的业余河北梆子剧团本着传承燕赵戏曲文化、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群众鉴赏能力的原则,多年如一日地为老百姓送上一场又一场的戏曲文化盛宴!(刘海波 陈宇 张宝阳 吕晓芳) |
关键词:丰宁,梆子,剧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