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疗服务实现“零距离”
“社区门诊功能能不能再完善一点,医保能否覆盖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可不可以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让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不出家门也能享受良好的医疗服务?” 两会召开之际,市民希望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真正实现为民、惠民、便民。就这一问题,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普遍认为,社区医疗服务工作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基础,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对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体系,更好地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与措施,细化责任,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保障。”市政协委员、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张铁民建议,应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整。同时,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和医保政策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保障能力,降低参保人员在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个人负担。 “要更好地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水平,从根本上还要发挥主体部门职责,形成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合力。”市人大代表、双桥区新华路办事处银岭社区书记、主任牛雪峰认为,应健全双向转诊配套机制,构建顺畅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加强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交流,多措并举提高社区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将医院电子病历等信息与市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有效衔接,减少重复检查和治疗。 针对群众提出能否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的问题,市政协委员、隆化县医院副院长吴世国说,首先要转变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模式,变“坐等病人”为“上门服务”。借鉴外省市好的经验做法,组织社区医护人员组成医疗团队,开展上门巡访,让居民自愿选择家庭医生,通过协商增加和细化服务项目。 |
关键词:医疗,服务,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