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14个省级公安机关通过执法规范化建设验收
新华网兰州1月15日电(记者 黄文新 王博)龚自丰经营的小旅馆,位于中国甘肃省金塔县的鼎新镇。在这个非常偏远的地方,住旅馆不如实登记身份信息的情况在之前并不鲜见,已经被公安机关处罚过的他,被再次传唤时,感到和之前不同。 “旅馆的入住记录有漏洞,以往只是罚款,可是那天去的房子两面墙上都有摄像头,警察用电脑敲写下整个过程,并让我签字确认。”龚自丰说。 其实,龚自丰并没注意到,从他进入派出所楼内,就已被全程记录,这是正在进行的甘肃公安系统规范化执法建设当中,对于执法场所的刚性要求。从更大的范围讲,执法规范化最主要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办案场所的规范,还有就是对民警行为的规范。 甘肃省公安机关的执法规范化建设于2013年12月经过公安部验收。记者随意走访一些基层派出所发现,即便地处偏远,但办案场所的设计却都如出一辙。摄像头覆盖着办案区域的每一个角落,更为关键的是,所有的记录信息全部刻盘归档,任何人都无法更改和删减。 当然,被一双“眼睛”盯着工作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当硬件完成改造,剩下的就是要让民警去适应这一切。 最早让民警不习惯的,是佩戴在胸前的执法记录仪。在基层,大部分出警都是围绕打架、纠纷这样的事情,很多人并不认为有全程记录的必要。直到一些事情的发生,扭转了这样的看法。 “2012年6月,一名民警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时,被当事人以执法不文明、不公正为由,投诉到督察部门,在面对极有可能影响到自己警察生涯的关键时刻,执法记录仪还原了真相。”金塔县公安局局长梁建政介绍,越来越多的实例说明,执法记录在约束民警行为的同时,也保护了民警的权益。 随着场所建设和习惯养成这两个最主要的内容逐步构建,执法规范化的内容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在金塔县看守所记者看到,每一个被羁押人员到这里时,都会拥有一个小柜子,其中收纳涉案人员财物的塑料袋上贴着二维码标签,扫描标签便可显示物品所有人以及当时办案人员的详细信息。 “无论是案件的‘暗箱操作’还是刑讯逼供,都是对公正执法的挑战。执法办案场所的规范使用和管理,以及民警按照程序严格规范执法,都必须强制入轨。”甘肃省公安厅一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执法规范化的建设和应用,成为中国公安机关执法办案方式和环境的重大革新与进步。据悉,目前中国公安机关已经有14个省级公安机关通过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验收工作。 |
关键词:省级公安机关,通过,执法规范化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