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强化四项举措,深入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围场。 采取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在区域布局上,从高速公路沿线的27个村和基层建设年帮扶的38个村率先取得突破,并从中选择乡(镇)村领导干部重视、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大、前期治理成效明显的20个村作为重点示范村,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进行重点打造,形成一批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亮点示范村。在项目实施上,以“五清”、“四化”、“五改”为重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抓住有限施工期,集中力量抢进度、保质量,确保重点村全面完成改造提升任务。 坚持领导包建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县级领导联系点制度,按照2013年县级领导、县直部门联系乡镇的要求,建立领导干部、县直部门包扶帮建体系,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难点村、县直部门包保重点村、乡镇干部包一般村的包建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每个村都有党政干部联系、有县直部门帮扶、有机关干部驻村指导。 强化多元投入的工作保障。创新思维、拓宽渠道,按照“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原则,安排2000万元财政专项奖补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四化”、“五改”、“五通一处理”建设项目进行奖补;整合“一事一议”、新民居建设、农村土地整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京津风沙源治理、农村人畜饮水、农村危房改造等31项财政专项资金,总额达5.3亿元,重点倾斜,集中投放,优先用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切实发挥好乡缘、地缘、人缘等优势,用好乡村内外能人资源,引导其捐资捐物,助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充分发挥群众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中的主体作用,实行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模式,广泛动员群众积极投工、投劳、自筹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实行督导落实的工作举措。针对部门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和乡镇的工作进度,实行统筹督导的办法,形成“天天有督导、一周一报表、一月一总结、一季一调度、半年一观摩、一年一考核”的督考机制,保证督考工作常态化、全过程、全方位,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
关键词:围场,改造提升,农村面貌